- 史伟宁;潘锡泉;李红星;王军;叶明在;徐龙云;杨建华;
为研究全流程控铝对X55SiCrA弹簧钢夹杂物塑性的影响,分别在转炉脱氧合金化后、钢包炉冶炼过程中、连铸中间包浇注区内、轧制盘条上分别取夹杂物试样,对夹杂物在冶炼及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进行研究。结果表明:当转炉采用高纯硅、高碳铬铁脱氧合金化时,形成的夹杂物主要以Si的氧化物和MgO-Al_2O_3-SiO_2-CaO类夹杂物复合物为主,尺寸约60μm;在钢包炉冶炼过程中,采用高纯硅粉脱氧,钢包采用无铝钢包,精炼渣碱度为1.2~1.8时,在冶炼的第15 min以后夹杂物类型转变为MgO-Al_2O_3-SiO_2-CaO类夹杂物,尺寸约10μm;连铸中间包、浸入式水口采用无铝材质耐材,结果发现这种MgO-Al_2O_3-SiO_2-CaO类夹杂物一直遗传至中间包、轧制盘条中,但MgO-Al_2O_3-SiO_2-CaO类夹杂物中Al原子分数降低。这种夹杂物尺寸没有减小,都在10μm左右,夹杂物经过轧制后仍没有发生塑性变形。
2025年04期 v.53;No.294 3-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949K] - 李辉;李艳梅;
为探究热处理工艺对马氏体时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,研究了实验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及性能,采用扫描电镜(SEM)、X射线衍射仪(XRD)和金相显微镜等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。结果表明:经过800℃固溶、-196℃深冷及520℃时效处理后,实验钢的屈服强度显著提高,同时仍保持良好的冲击韧性。这主要归因于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的协同作用,采用800℃固溶、-196℃深冷以及520℃时效后,实验钢获得了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2025年04期 v.53;No.294 8-1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62K] - 徐浩;李艳梅;李辉;
为探究00Cr11Ni8Co6Mo3马氏体时效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,在全自动静态相变仪上对其进行(0.02~50)℃/s不同冷却速度的热模拟实验,观察显微组织并测试硬度,绘制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(CCT)曲线,确定实验钢的马氏体临界转变温度。结果表明:利用Thermo-calc软件计算相变点,00Cr11Ni8Co6Mo3马氏体时效钢Ac_1=350℃,Ac_3=670℃;根据热膨胀试验,实测相变点Ac_1=572℃,Ac_3=731℃,M_s=137℃,M_f低于室温。(0.02~50)℃/s不同冷速冷却过程中,M_s点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略微上升;不同冷速下实验钢只发生了马氏体相变,马氏体临界转变冷速为0.02℃/s,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淬透性;最终相变产物为马氏体和少量稳定的残余奥氏体,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,马氏体尺寸更细小,转变更充分。
2025年04期 v.53;No.294 13-1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222K] - 位士发;杨建华;杨龙龙;房建明;闪松;徐龙云;
针对450 mm厚连铸板坯轧制180~250 mm特厚模具钢板探伤不合问题,对探伤不合格钢板以及对应铸坯取金相样分析发现,铸坯心部疏松未能轧合是导致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。通过二冷电磁搅拌技术、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、凸形辊压下技术等多项工艺优化,解决了特厚模具钢铸坯上的中心偏析与中心疏松问题,使特厚模具钢板探伤合格率达到95%以上。采用450 mm厚连铸板坯生产特厚模具钢板,关键在于精炼工序提供高洁净度低气体含量的钢水,连铸工序凝固末端大压下与凸形辊的配合使用,优先保证铸坯内部质量。二冷电磁搅拌工艺能够改善铸坯中心偏析,但不利于铸坯中心疏松控制。
2025年04期 v.53;No.294 20-2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866K] - 赵鹏;安强;
针对RH破空后软吹时间对夹杂物和气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,结果表明:在LF精炼造渣、脱氧等工艺完全满足工艺控制要求时,RH破空后,软吹到15 min时,全氧含量达到最低,单位面积夹杂物也达到最少,为1.83个/mm~2;在LF精炼炉成渣速度晚、脱氧滞后时,软吹到20 min甚至更长时全氧含量才达到最低,单位面积夹杂物也达到最少,为3.23个/mm~2。说明破空后合适的软吹时间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,软吹到一定时间后再继续软吹,全氧和夹杂物数量反而会有所增加,即并不是软吹时间越长越好。
2025年04期 v.53;No.294 25-2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80K]